永乐高70net(百度)有限公司

材料学院赴南泥湾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 2021-08-20 13:50 作者:材料学院 赵盼盼/编辑 王君 编辑 党委宣传部 访问次数: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伟力。材料工程学院将党史学习教育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于7月27日组建“再唱南泥湾”红色基因实践队,实地探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生成与传承。南泥湾是中国共产党农垦、军垦事业的发祥地,南泥湾精神对于当代青年学子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实践队通过开展“党史整理”、“原型探访”、“红色走读”等生动实践,使实践队成员在共情共鸣中深化理想信念。

“党史整理忆经典”——为更加全面的了解历史图景,搜集到更多关于南泥湾的历史资料,实践队成员来到了陕西省图书馆。对于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实践队员认为相比于网络资料的零散,书籍资料更能系统的展现南泥湾大生产的景象。实践队通过文献查阅,搜集到了《走进南泥湾》、《三五九旅传奇》、《南泥湾精神代代传》、《南泥湾的故事》、《西部大开发与南泥湾精神》等10余本珍贵资料。党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可以让青年学子更加坚定历史的真实性,达到将书本认知与红色革命根据地相结合的目的,做到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进一步加强的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原型探访致先辈”——实践团队分别拜访了侯秀珍和白鸥两位南泥湾359旅的后代,她们作为南泥湾精神的传承人,对弘扬南泥湾精神有着更为深刻的体验。实践队员在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对359旅革命老战士后代、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党支部副书记白鸥进行了专题访问。白鸥用平实的语言对父辈参加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光荣历史作了详细介绍,鲜活的南泥湾大生产事迹让实践队成员深切感受到了革命战争年代生活的艰苦与思想的乐观。

在到达南泥湾后,实践队拜访了南泥湾精神传承人侯秀珍。侯秀珍在家中自建的展览馆里,为实践队员讲述了“两把老镢头”的故事,动人心弦的大生产故事,让实践队成员似乎回到了那个充满生产热情的年代,也让实践队成员感受到了南泥湾精神散发的时代光芒!侯秀珍勉励实践队员应善于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发扬红色传统、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红色走读寻足迹”——实践队员们根据前期整理的党史资料,满怀期待的探索发生在南泥湾这片热土上的大生产故事。初到南泥湾,实践队成员首先赴南泥湾旧址管理处采访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馆长左铁。访谈中,馆长向实践团队详细的讲解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生成过程。随后实践团队参观了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馆藏实物、照片、文献等展品重现了南泥湾大生产时期的生动场景。为了解新时期“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南泥湾发展情况,实践队参观了党徽广场、南泥湾湿地公园、南泥湾水稻田、马鞭草种植园、南泥湾延安炮兵学校旧等,亲身感受南泥湾的“绿色”与“红色”。

南泥湾精神作为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中华民族腾飞的强大精神动力,也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路上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此次南泥湾社会实践活动,锤炼了实践队成员的政治品质,提升了红色文化素养。当代青年学子应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勇做新时代“南泥湾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承者,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自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


Baidu
sogou